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
在平羅縣紅崖子鄉紅瑞村,整潔的屋舍、寬敞的道路讓來到這里的人紛紛點贊。
“近年來,我們實施了‘提升生態顏值,建設宜居紅瑞’項目,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健全環;A設施等措施,改善了村容村貌、提振了發展信心,村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駐紅瑞村工作隊負責人說。
紅瑞村是個生態移民新村,村民9000余人。多年來,依靠傳統種植業生活的村民苦守耕地度日,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農民增收與生活宜居的矛盾與日俱增。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駐村工作隊用好生態環境系統資源優勢,統籌安排資金幫助紅瑞村實施煤改氣項目,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覆蓋率達到82.5%。同時,大力健全環;A設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硬化道路,并栽植垂柳、金葉榆、旱柳和山桃等樹種,全村新增綠化面積7000余畝,鄉村環境“顏值”不斷提升。
“駐村工作隊幫我們修了2.75公里的步道,還打造了景觀,既美化了環境,還解決了村民和學生出行問題。”同心縣韋州鎮甘溝村的村民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駐村工作隊贊不絕口。駐村工作隊還聯系投資28萬元,硬化平整村部大院4000平方米,打造出一座面積2000平方米的小公園,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僅如此,工作隊還幫助甘溝村成功申報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建設項目,全程監督指導施工過程,注重鄉土材料、廢舊材料、新型材料和傳統建筑工藝、現代建造技術等有機結合,努力把甘溝村打造成為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節能環保的美麗鄉村。
以生態振興推進鄉村發展,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這是“三下三幫”活動以來,區直機關在區直機關工委組織下積極發揮機關黨建引領作用,推進鄉村生態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塞上鄉村樂園的生動縮影。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機關駐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工作隊,通過實施地熱+PVT熱電冷清潔三聯供項目,解決農業設施和居民建筑采暖及部分用電需求,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綠色發展。自治區水利廳駐同心縣下馬關鎮南安村工作隊聯合村黨組織,先后完成了“互聯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網系統、污水處理管網系統改造等工作,并建立日光溫棚,黨建及鄉村振興取得了“雙豐收”。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駐中寧縣喊叫水鄉紅灣新村工作隊通過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促進黨員干部帶頭、全民共同參與,大力種植經果林、生態林等,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寧夏貿易促進委員會駐西吉縣西灘鄉林家溝工作隊實施了肉牛養殖場改造提升項目,為優化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
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讓村民在鄉村振興中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良好的生態優勢還有效轉化成為經濟優勢,美麗的鄉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隨著產業的逐步優化,塞上鄉村樂園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記者 馬 越 實習生 戴 燕) |